共计 7876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20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本文要点】
本文讨论了程序员杨平(Yapie 程序员哥)利用 AI 技术 DeepSeek 成功创作并发布歌曲《七天爱人》的经历,以及这一现象对音乐行业的影响。尽管没有音乐基础,杨平的歌曲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播放和关注,甚至引发了有关版权和 AI 创作的争论。
- AI 音乐的崛起:杨平的作品迅速走红,显示 AI 生成音乐的潜力和流行趋势。
- 版权问题:AI 作品的版权归属引发争议,部分音乐人认为 AI 创作缺乏人性化,影响音乐质量。
- 创作门槛降低:AI 工具使得普通人能够轻易尝试音乐创作,但其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
- 行业冲击:传统音乐人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市场涌现大量低成本的 AI 作品,导致优质内容难以被认可。
- 未来展望:尽管 AI 带来新的创作机遇,但也引发了对音乐质量的担忧,业内对未来发展持悲观态度。
整体来看,AI 音乐的兴起改变了传统音乐行业的格局,兼具机遇与挑战。
【正文】
在走红后的一个多月里,杨平打开了新的事业版图。媒体采访、歌手比赛、上星卫视综艺录制等邀约不断,光是歌曲版权就卖出了 5 万元。他的短视频平台认证由“财经自媒体”变成“音乐人”,个人简介也从“4 天亏 32 万”“7 天亏 48 万”,改成了“梦想是推动 AI 音乐发展”。

2025 年,AI 生成音乐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一个普通人借助 AI,实实在在地走通词曲歌唱、认证平台音乐人、获取流量收益、出售版权、反哺个人 IP 的商业闭环,还算是头一遭。
杨平告诉南风窗,他推出的一系列 AI 写歌教程全网播放量已近 5000 万,比歌曲播放量高出一个数量级——显然,比起歌曲本身,人们对 AI 音乐制作发行的新奇体验更感兴趣,跃跃欲试希望驯服 AI 分一杯羹。
成功会轻易被复制吗?AI 把“音乐人”的门槛“打下来”,会拯救华语乐坛,还是让其变得更烂?
“练习时长两天半”的
“AI 音乐教父”
“对不起我错了,我是练习时长两天半的 AI 偶像练习生,我因为我的《七天爱人》一直被举报,而且一些音乐人要联合其他音乐人来举报我……我错了我直接道歉。”
一首 AI 歌曲出圈并收获可观的版税,最开始绕不过的就是版权问题。有唱作人认为用 AI 生成的作品“剥夺音乐人性温度”,产生版权价值很荒谬,呼吁更多音乐人维权,表示在法院小程序中选择不正当竞争纠纷起诉,能够立案。
对此,杨平假意道歉。他对南风窗表示,歌词是他设计提示词后用 DeepSeek 生成,DeepSeek 对他表示“版权归属于提供创意和提示词的人类用户”,曲子和唱作都是通过 make best music 网站完成,网站订阅页面注明“订阅后将拥有创作歌曲的版权,可以在 YouTube、Spotify 等网站上使用歌曲”,所以《七天爱人》的版权属于他自己,他不担心举报或起诉。
杨平对歌曲的制作逻辑做了拆解。他初入大学时就自学机器学习,炒股时见证了 DeepSeek 重创英伟达股价,“资本市场是最能反映消息真伪的”,他当即相信 DeepSeek 一定是个风口,搭上概念做出产品可以创造价值。他早在 2 月 10 日就在网易云音乐上传了歌曲,并抢占先机发起了“DeepSeek 写歌”的话题。
杨平在社交平台教粉丝如何使用 DeepSeek 写歌 / 图源:@Yapie 程序员哥
这不是杨平第一次写歌,他的首作是一首借用三国典故自述亏钱经历的说唱,流量寥寥。反思过后,他誓要选择华语音乐最宽的赛道。
“我让 DeepSeek 模仿周杰伦的曲风,写一周(首)爱情相关的歌,要表达从相识的喜悦、相爱的热烈、深爱的平淡到归于平凡的静、分手之后的痛。”杨平告诉南风窗,三秒之后他就得到了完整的歌词,而且因为他错把“首”打成了“周”,DeepSeek 给了他从星期一到星期天七天情感渐变的叙事版本,歪打正着地冠上《七天爱人》的曲名,效果超出预期。
不少乐评表示,这首歌核心的魅力源于歌词:“‘你说冰美式太苦要加一勺我的妥协’,方文山看到都得避让三舍。”DeepSeek 对日常意象排列重组的功劳。人们纷纷传播黑底白字的网易云歌词截图,感慨“人类一败涂地”。
杨平在自己的主页无偿分享了作词作曲和上传国内主流音乐平台的实操教程,教粉丝用版权属于自己的 AI 作品进行音乐人身份认证。
目前,腾讯音乐开放了单独的 AI 音乐通道,“没有任何审核,包过”,杨平说,上传后还会自动同步到 QQ、酷狗、酷我三个平台,但明确表示 AI 作品没有收益。

网易云音乐和抖音旗下的汽水音乐会为作品提供如播放收益、激励金、会员包等回报,一万播放量通常对应几十元收益,相应地对歌曲版权有效性和质量有着更严格的审核。
很多网友在上传作品认证音乐人时会接到“未通过审核”的通知,要求进一步确认作品原创性,“演唱作品要求提供 30s 本人出镜露脸清唱视频,非演唱作品要求提供 30s 本人出镜播放工程文件视频”。
对此,杨平又教粉丝如何将 AI 生成的成品进行分轨(钢琴、贝斯、鼓、人声等)做成文件辅助审核。

杨平的粉丝郑楠告诉南风窗,通过审核不算困难,他在自拍视频里和 AI 软件页面里的文件同框,向审核员问好,并表示“我的词曲演唱是通过 DeepSeek 和 make best music 自动生成的,我是软件的付费会员,所以拥有这首歌的通用商业版权,压缩包里附上了订阅界面截图,接下来请审核老师听一下原始音频文件……”他还附上了 txt 写明了歌曲创作灵感,“实事求是”,并未避讳 AI 制作,“等了一天就通过审核了”。
南风窗同多位近期使用包括 Suno 在内不同 AI 工具成功认证音乐人的网友核实了这套流程的有效性,杨平告诉南风窗,从他的实践经验来看,目前音乐平台的审核流程其实并不会特别区分作品是人类创作还是 AI 生成,他上传过一首他做出来很满意的歌,3 分钟后直接就过审了:“他要看你的品质,只要你的歌好听,根本不用传任何证明,就是好听就可以了。”
为了“送佛送到西”,杨平还申请了“ai6666.com”的域名,将全套流程中写词、作曲、分轨等网址一站式整合,一时间成为了粉丝口中的“中国 AI 音乐教父”。
网易云音乐有关人士对南风窗称:“目前,平台不允许使用 AI 作品认证音乐人身份。”同时该人士也表示:“由于 AI 技术快速迭代,以及部分作品掺杂人工修改,目前平台做到 100% 前置识别 AI 作品也存在一定困难。”随着平台审核能力不断提升,AI 音乐被当作原创的案例会难以复制:“平台即将上线 AI 内容识别管理体系,在此前基础上更细致、更规范地识别管理相关内容。”
难控的质量
《七天爱人》大获成功后,评论区里也有说“旋律不够抓耳,没有记忆点”的声音。杨平乘机推出了《八天爱人》。他引用勒庞《乌合之众》里“断言、重复、传染”的三种手段佐证自己的改词技巧,把“梅雨在聊天框里下了整夜”在全曲中重复了 6 次,各种抽象比喻堆叠在一起。
有网友开始不买账,表示“AI 下料太猛了”“d 里 d 气”“像极了小学生刚学了成语,结果满篇作文全是成语”,数据断崖式下跌。
更令杨平哭笑不得的是,《九天爱人》《十天爱人》《十一天爱人》《十二天爱人》《十三天爱人》都被不同 AI 音乐人抢发,最多甚至可以搜索到《九十九天爱人》和《一百天爱人》。不过,这些作品的点赞评论都在个位数徘徊。
杨平复盘后告诉南风窗,他觉得《七天爱人》走红的原因也并非好听,“市面上好听的歌其实有很多,主要是我教大家写歌这个事儿火了。”
他也发现,目前无音乐基础的初学者难以持续生产好听的 AI 歌曲,创作过程就像不停地“抽卡”。常见的 AI 唱错字,可以将多音字、难字换成更简单的同音字,比如在输入时将“行”写成“刑”、“蟹”写成“谢”,但由于不具备作曲和编曲技能,如果对生成的作品旋律不满意,只能比较局限地对歌曲进行加工。
杨平演示了对歌曲 1 分 50 秒后的修改,他输入想修改的部分歌词,保持音乐风格选项不变,点击 extend(扩展)让 AI 重新续写,但再生成的曲调是不可控的。他表示“把歌做好其实非常难”:“我一共写了几百首歌,目前最好的其实就两首,(比起继续做歌)我还是专注去写教程了。”

的确,对于 AI 生成歌曲质量要求较高的用户还要求助专业人士。范格去年从音乐学院毕业,在校时便常接歌曲定制和编曲业务,现在经营着一个小型线上工作室。从 2024 年初 Suno 爆火至今,他不止一次地遇到客户希望就已经形成的音频修改歌词或微调旋律,尽量保留原曲质感的需求,毕竟客户认为亲手用 AI 生成的作品凝结着自己的想法。
对于这种“微小的瑕疵”,客户往往觉得是“举手之劳”,但对范格而言,意味着要人工在原旋律基础上重新作曲编曲:“我们首先要多一个扒谱的步骤,把他这首歌里所有的配器都扒出来,然后再重新去写,比较复杂的话价格可能还会(比常规接需求直接创作)更贵一些。”
通常范格的报价从 800 元起,基准行情在 2000 元左右,他给自己的定位是“下沉市场”,但这对出于兴趣用 AI 试水的爱好者来说,仍然是不太能够接受的。
AI 正改变着传统的音乐版权交易市场,尤其是歌曲定制业务。范格曾接到《永夜星河》和《哪吒 2》的 cp 曲约稿,粉丝对产出精益求精,且因同人文化圈内共识,对抄袭和把原作变成“喂”给 AI 的“数据饲料”有着天然强烈的反感,所以格外尊重纯人工创作的成本。但更常见的,是“被市场教育”后理直气壮带着个位数预算上门的客户。
他见过同行晒出一个喜欢 Kpop 的 12 岁女孩的私信:“我想让你帮我创一首歌曲,10r(10 元),可以吗?然后呢我今天就要,要有 rap,有中文,有英文,类似于一个女团的出道曲还要有弹舌。”他觉得原本没准还能出于善心免费做,“可偏要给 10 块侮辱一下我”。
更令范格无奈的是,很快就有使用 AI 的“工作室”紧随其后,热情回应:“付费 3.68 元,你自带词来,一首词可以生成两首不同版本的曲子。”
实际上,Suno、make best music 和刚发布正当红的 Mureka 等主流 AI 都可以用免费积分一次性生成两首曲子供用户挑选。范格腹诽:“扰乱市场也该有个度吧。”
乙方的“灭顶之灾”
更高端的音乐人也已被 AI 波及。
MT1990 从上海音乐学院本硕毕业,现在是浙江音乐学院的一名教师,除此之外,他更广为人知的身份是爵士钢琴家和职业作曲、制作人,开过多轮巡演,创作的纯音乐全网播放量已逾 236 亿次,还和腾格尔、容祖儿、鹿晗等知名艺人合作。他告诉南风窗,从 2019 年起他所处的制作人尤其是词曲作者圈子每况愈下,2024 年开始,AI 更是令专职词曲作者从和明星齐肩的“作曲家”沦落到无人问津的状态。
MT1990 表示,他身边朋友作为商业音乐的头部作者,年收入在七位数以上,2019 年经历了第一次行业冲击。原本业内工作以“邀请制”为主,比如某明星要出一张专辑,五首歌请著名老师写,其余五首经由平台方或版权公司接包后发包比稿,词曲作者们就会写歌,找人唱,做简单编曲,一般一首歌会有五到十首投稿,大家都有机会,后续如果能够把制作也包揽下来,一般能入账 5 万左右。
但从 2019 年开始,行业内涌入了大量“不讲武德”的边缘从业者,直接用免费 beat 或版权歌曲的伴奏做哼唱,因为有制作好的伴奏加持,歌曲质量往往不差,且因不需要编曲,投稿成本极低,要价 1 万元上下。这时一个收歌单子往往会收到上百首投稿,造成了词曲从业者整体价值的下降。
杨平的 AI 写歌教学还包含歌词的制作 / 图源:@Yapie 程序员哥
不过 2024 年前,各平台需要自己的版权歌曲,加上小公司对版权投资的渴望,专业词曲作者尚有活路。然而随后 AI 的广泛应用更是将从业环境“破坏殆尽”。
他记得 2024 年 5 月,某歌手的公司下发了一个 ost 收歌需求,结果收到了近千首词曲作品,“往年这个数量不会超过 20 首,这近千首作品大部分是一些新入行的‘抽象选手’用 AI 创作的。”即使一个专业老师不间断挑选,也要听几天时间才能挑出可用的。“AI 是用数量去淹没你,你的歌不是说没有 AI 好,但是甲方没有办法再去听到你的东西了。”
“劣币驱逐良币已经到了非常夸张的地步,像我一位很要好的合作伙伴,给李荣浩和胡歌写过歌,这一年多没有卖掉一首歌。”MT1990 告诉南风窗,“AI 对于职业的词曲作者,应该算灭顶之灾。”
他自己在 2023 年前写的歌全都卖掉,但现在“堰塞湖”现象已经出现:“平常空下来的时候会创作,比如原来我手上有 5 首歌这次没被甲方买去,下次还有别的甲方买,但现在手上的歌越做越多,会越来越卖不掉。”
MT1990 表示,AI 作为应用层面上的工具,便利的是提出想法的人,而这群人往往是行业内核心资源的掌控者。“大部分人在行业内其实是提供劳动而非想法的,甲方提供想法。AI 普及,乙方的市场就会急剧萎缩。”
现在大牌明星已倾向于不再邀歌:“第一是他们自己变得更加容易创作了,有时他有灵感,自己给一段,然后 AI 帮他生成几个版本挑选,再找人编曲加工一下,就变成打引号的‘song writer’;第二他们也邀不到什么像样的歌了,不可能说一个大明星去听几千首 demo 对不对?他们偶尔会依赖于朋友间内推,比如说我给某个明星写歌,直接通过他的经纪人推给他听。”
MT1990 表示,AI 普及,乙方的市场就会急剧萎缩 / 图源:图虫·创意
MT1990 偶尔会有点不忿:“很多大的制作人或者明星,也是从小创作人小乙方开始做起的,像李荣浩他们都是从一首歌几千块帮别人写,慢慢一步步爬上去的。以前你可以先给别人干活,做得好会有更好的机会给到你,现在这些机会只集中于一些能够直接接触到一线的、已经成名的乙方,普通创作者没有机会成长为有名的创作人了,上升通道被堵死了。”
在高校任教的他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了 AI 对后浪的冲击:“现在音乐学院的学生,从我自己带的来说都非常卷,比以前要勤奋很多。以前大学时期具备做出版级作品实力的学生凤毛麟角,现在很多都开始有这个能力。”
MT1990 所任教的专业是音乐工程,“是音乐行业里面最赚钱的”。以往学生更多地向往体制外自由音乐人的生活,做游戏配乐、广告配乐、职业歌曲创作、音效师等等都前途光明。“看不上老师、群文单位(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事业单位,如地方文化馆、电视台)等体制内几千块钱的工资。现在大家都希望有一个安稳的未来,行业发展太快了,担心以后没饭吃,都拼了命地想去考研或考博,卷体制内这一条路。”
“虽然学生越来越努力,但对未来越来越悲观了。”
何去何从
AI 当然也在衍生新的机遇。除了最初交割的版税,杨平也保留了《七天爱人》的分成权利,与 ktv、影视项目等合作他会收到转授权的报酬;他的 AI 音乐教程在 6 个平台同步更新,出了十几集依然很有人气,目前他全网粉丝量已经超过 30 万,有人搬运他的视频去卖,也有网课平台问他能否入驻平台录课教 DeepSeek 写歌,不过他都没有同意。
他的短视频报价是单平台 1.5 万,不少大厂来找他合作。比如 DeepSeek 前期常常宕机时,腾讯元宝找他推广;网易云音乐和携程举办的城市文旅歌曲比赛“如歌的旅程”请来方文山和于文文等嘉宾担任评委,也邀请了杨平投稿。
这是一场允许 AI 工具创作、也请 AI 参与一部分评分工作的比赛,网易云有关人士称,其模型“基于海量歌曲数据和智能算法,已成熟运营多年,可有效评估歌曲质量,预测未来播放量”。杨平的作品《潮汐情书》在 AI 评分阶段名列前茅,入围了复赛,又可以至少获得 1 万元奖金。官方还在初赛路透榜专门注明“DeepSeek 写歌程序员来参赛了”,为活动增加热度。
MT1990 告诉南风窗,目前 AI 音乐更多应用在泛娱乐化场景中,“适合不搞音乐的人去使用”,比如人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歌手音色重制歌曲,原本一个普通做解说的人也可以用 AI 把文案做成说唱形式,“找乐子,不是审美导向的”。
至于小白想通过 AI 音乐赚钱的路子,MT1990 告诉南风窗,首先像批量生产 1000 首歌通过脚本工具上传到平台跑点击量,已经很容易被机器审核识别封号,其次“低门槛的东西人人都能做,凭什么这个钱让你挣呢?”
而对真心以音乐为志业的人,MT1990 觉得做个人 IP 是重中之重,“这个时代没有给你当一个好的乙方的机会”。他不赞成用蒸汽机取代马车的论调来类比 AI 和人类创作,“说科技进步人们生活会变好,(这样比喻的人)没有搞清楚主体,被蒸汽机车取代以后,可能那些车夫还是车夫,但是那些拉车的马没有工作了。”掌握资源的人可以从驾马车转向开蒸汽机车,“我们(做乙方的)人其实是马”。
所以他觉得:“第一个是做 IP,第二个是让自己的水准脱离低门槛,如果说你的水准超过大部分底层从业者的,那么你还是有在行业内立足的机会的。”
对于 MT1990 本人来说,他研究生在读时就注册了公司做教育培训和作曲编曲制作,2017 年开始专注纯音乐创作,不断被人欣赏翻弹,积累了自己的流量做出 IP,目前属于比较行业头部的制作人。所以虽然写歌卖歌“收入全砍”,但个人音乐版税可以维持日常开销,另外商用的广告、游戏音乐对质量要求高,这部分专业业务仍有很多人找他合作。
MT1990 告诉南风窗,音乐人们现有的生存空间有赖于 AI 音乐软件在运行原理上还没有质的突破,也就是在技术上,声音合成还不能超越采样的真实性,“那么 AI 通过机器算法模拟出来的乐器和人声,比起真人录制或者制作,质量上肯定是会打折扣的。”
MT1990 从小就学钢琴,升高中前看了《海上钢琴师》,主人公 1900 行云流水地演奏,就像琴键早已等待着那些音符,他自此也想成为那样的即兴高手,做“陆地钢琴师”:“别人讲任何一个题目或者意象、画面,我可以直接在钢琴上把它完成出来。”不管未来 AI 如何大放异彩,他还是可以弹琴,做 AI 无法替代的现场表演。

然而在目之所及的当下,他还是见证着 AI 的攻城略地,这些“替代”也给他的工作带来了便利。
“现在我个人不会再找词作者合作了,全都是自己写加上 AI 辅助”——一部分写词人少了工作;
“我们给甲方发 demo,原本会找专业歌手去唱,副歌合唱以往还要找几个人分不同声部来录制,现在我们可能自己唱,然后把声音用 AI 替换成明星的声音就可以了——你看这些歌手不就没饭吃了吗?”
“以前我单曲封面都找画师画的,现在 AI 做。”一张想要冲奖的发行量大的专辑,如果有真人拍摄,原本预算可能高达 5 万,他自己进摄影棚拍了人像让 AI 生成初稿,再请画师润色,“最后花了 1000 块钱”。
工作减少的创作者们看起来很倒霉,但如果不加节制滥用 AI,“你仔细想一想最倒霉的是谁?”MT1990 问,“是听众!我不懂绘画,看不出大的区别,那么在专业的设计者眼中,AI 封面相对于人的设计肯定是差劲的;歌词是机器做的,质量有差别,曲也是一样……差别汇聚在一起,最后就是听众接受这些预制菜。”
不过据南风窗观察,更倒霉的也许是听众不存在了。
刚刚当上“网易音乐人”的 AI 初学者郑楠告诉南风窗,他中学时代曾有个组乐队的梦,但求学、工作马不停蹄,没想到最后是 AI 轻易地替他实现愿望。他兴奋地把专属自己独一无二的歌曲上传到平台,但收听寥寥,也没有评论,像面对着一片人迹罕至的荒原。
“我觉得满足,又有一点寂寞。”
【新闻来源】